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改善,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沈北新區始終高度重視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充分結合區域實際情況,打造獨具特色的“沈北模式”。
8月1日,記者在沈北新區創衛辦相關人員的引領下,走進道義街道三盛頤景御園、華強城小區,了解小區內生活垃圾分類的開展情況。據區創衛辦主任趙鑫介紹,生活垃圾分類的主要難點在于把握源頭,調動普通百姓的參與熱情。目前,沈北新區已經初步探索形成以“雙園長”責任制為管理方式、智能設備為硬件支撐的垃圾分類“沈北模式”。
“雙園長”制即每個社區任命兩位園長負責本區垃圾分類相關活動的組織和安排。其中,一位園長來自企業,其工作側重于與轄區內企業等主體對接;另一位園長由社區委派,主要負責從宏觀角度對居民進行引導宣傳。近日,在園長們的共同推動下,“21天生活垃圾分類打卡”活動正有序開展。“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希望本次活動能夠使居民們建立起生活垃圾分類的好習慣。”三盛頤景御園社區書記說。
在華強城小區,智能分類環保小屋已經投入使用。居民可以將家中分好的垃圾按照不同類別投入小屋回收箱,掃碼后智能設備將對回收物稱重并獎勵給用戶相應的環保積分,這些積分可以用于兌換生活用品。另外,每棟居民樓單元門前都設有四欄式智能垃圾桶;設備數據均與區生活垃圾分類信息監管平臺關聯。平臺負責人可以實時監控智能設備狀態和運行情況,實現及時清運、監管到戶。
在末端處理方面,沈北新區聯合宋氏、光大兩大集團,對可回收物予以循環利用;對有害垃圾進行統一處理;對廚余垃圾則再制為有機肥、牲畜飼料等,力求做到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今年以來,沈北新區投入超100萬元建設智能分類小屋、智能分類垃圾箱等設施,計劃覆蓋全區30余個小區。沈北新區將繼續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加強“點對點”互動宣傳,提升市民自覺性,共同維護轄區市容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