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健康對于
每個人
每個家庭
每個企業來說都是首要大事
保證安全才能讓生產
生活穩步持續發展
2021年4月25日至5月1日
是第19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
今年的主題是
“共創健康中國 共享職業健康”。
為普及職業衛生知識
宣傳貫徹《職業病防治法》
讓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
懂得用《職業病防治法》
保護自身的職業健康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職業病防治法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職業?
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職業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
我國法定職業病包括哪些?
2013 年12 月23 日,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安全監管總局、全國總工會4 部門聯合印發《職業病分類和目錄》。該《分類和目錄》將職業病分為:
職業性塵肺病及其他唿吸系統疾病,塵肺13種,其他唿吸系統疾病6種;
職業性皮膚病,9種;
職業性眼病,3種;
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種;
職業性化學中毒,60種;
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7種;
職業性放射性疾病,11種;
職業性傳染病,5種;
職業性腫瘤,11種;
其他職業病,3種。
如何進行職業病診斷?
職業勞動者可以到用人單位所在地、本人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職業病診斷機構申請職業病診斷,申請職業病診斷需攜帶以下材料:
1.勞動者職業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包括在崗時間、工種、崗位、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名稱等);
2.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結果;
3.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
4.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診斷還需要個人劑量監測檔案等資料;
5.與診斷有關的其他資料。
什么是職業病鑒定?
職業病鑒定是指當事人對職業病診斷機構作出的職業病診斷結論有異議的,向職業病診斷機構所在地設區的市級或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職業病再診斷的過程。
職業病鑒定實行兩級鑒定制,設區的市級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負責職業病診斷爭議的首次鑒定,省級職業病鑒定結論為最終鑒定。
勞動者享有的職業衛生保護權利包括哪些?
受教育、培訓權
勞動者有權獲得職業衛生教育、培訓。
職業健康權
勞動者有權獲得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療、康復等職業病防治服務。
危害知情權
勞動者在簽訂勞動合同時有權了解工作場所所產生或者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要素、危害后果和應當采取的職業病防護措施。
獲得勞動保護權
勞動者有權要求用人單位提供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改善工作條件。
檢舉、控告權
勞動者有權對違反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為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拒絕作業權
勞動者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進行沒有職業病防護措施的作業。
參與民主管理權
勞動者有權參與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對職業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職業病病人享有哪些待遇?
職業病病人依法享有以下待遇:
。ㄒ唬┯萌藛挝粦敯凑諊矣嘘P規定,安排職業病病人進行治療、康復和定期檢查;用人單位對不適宜繼續從事原工作的職業病病人,應當調離原崗位,并妥善安置;職業病病人變動工作單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變。
。ǘ┞殬I病病人的診療、康復費用,傷殘以及喪失勞動能力的職業病病人的社會保障,按照國家有關工傷保險的規定執行;用人單位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的,其醫療和生活保障由用人單位承擔。
。ㄈ┏婪ㄏ碛泄kU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賠償要求。
。ㄋ模┯萌藛挝灰呀洸淮嬖诨蛘邿o法確認勞動關系的職業病病人,可以向地方人民政府醫療保障、民政部門申請醫療救助和生活等方面的救助。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采取其他措施,使職業病病人獲得醫療救治。
職業健康保護,勞動者該如何行動?
勞動者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應倡導職業健康工作方式,樹立職業健康意識,爭做職業健康達人,可通過以下方式積極預防職業。
上崗前勞動者要做到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
遵守用人單位的職業衛生崗位操作規程或其它安全規程;
作業時堅持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用品,如防塵口罩、防噪聲耳塞等;
及時參加用人單位組織的職業健康檢查,按體檢機構要求及時復查相關職業異常項目;
發現身體出現可能與職業有關的疾病或異常,請及時到專業機構進行檢查或咨詢;
積極參加用人單位開展的職業病防治知識培訓,或通過媒體、網絡搜索職業病知識,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
職業健康保護,用人單位該如何行動?
用人單位應注意勞動保護,關愛職工健康,采取以下行動保護勞動健康:
為勞動者提供衛生、環保、舒適和人性化的工作環境;
建立健全職業健康制度;
加強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管理;
加強職業病防治日常管理;
建立職業病防治和健康管理責任制;
建立職業健康監護制度;
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為勞動者繳納工傷保險費;
實施職業健康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