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不僅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新興的港口城市、開放的活力城市,更是富有魅力的體育之城、運動之城、健康之城,尤其是在體教融合發展之路上走出一條獨具特色日照路徑。”
4月21日,2021年全國青少年體育工作會議在廣西桂林舉行。會議明確,積極構建青少年健康促進、青少年體育訓練、青少年體育競賽三大體系,深化體教融合。日照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在武在會上作了《打造體教融合發展示范市,為建設現代化海濱體育名城賦能加力》的典型發言,介紹了體教融合發展的日照經驗和發展模式。
三個結合,開好“體育課”
日照市把體教融合融入全市大局,與創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承辦山東省第25屆運動會、建設現代化海濱體育名城等工作統籌推進,打造體教融合發展示范市。今年,在山東率先出臺《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按照“推動體育教育思想融合、目標融合、資源融合、措施融合等全面融合”的要求,積極探索“學校體育教學、青少年體育競賽、社會力量促進、體育人才培養、激勵評價”等改革舉措。
為創新改革體育教學模式,日照市摸索出了 “三個結合”的路子。一是“課內與課后”相結合。課內,以年級為單位開展“模塊化”教學,設置“選修+必修”體育課程,實行“走班選課+班級授課”,破解了體育課“一支哨,兩個球,老師學生都自由”的局面。課后,創新推出延時服務。日照市金海岸小學、曲阜師范大學日照第一附屬小學每周都有啦啦操課后服務課,一年級四班的孔德義說“每周都非常期待放學后能夠上趙凡老師的啦啦操課,啦啦操能給我帶來快樂,趙老師教的也很好,我們每次上課都會出汗,還能增強體質,少生病。”
目前,日照市各中小學的課后服務已開設運動類特色課程100多門,促進了學生培養興趣、鍛煉身體,還解決了家長接送難題。
同時注重“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由體育、教育等部門協同負責,開設“居家親子運動匯”系列游戲,鼓勵引導各類體育社會組織,開設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圍棋等課程,實行線上體育技能預約直播、在線錄播,2021年寒假期間訪問量超過103萬次。堅持“小手拉大手”,發動家庭為單位共同參與線上親子體育項目。
日照還積極 “校內與校外”相結合模式,做好多元化培養體育人才。一方面,堅持市隊俱樂部辦。比如,日照市參加的第25屆省運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男子足球4個項目,由4家體育俱樂部承擔備戰參賽任務。另一方面,堅持學校俱樂部合作培養。文化課學習,由學校組織教師團隊負責;體育項目訓練、招生管理,依托社會體育俱樂部進行,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資源共享,建好“運動場”
日照市堅持因地制宜,整合提升體育場館資源,努力滿足體育課程教學和青少年鍛煉需求。首先推動大型體育場館“進校園”。結合重大賽事籌辦,優先與中小學共建共用體育場館,既能保障競賽需要、滿足教學需求,也有利于提高賽后資源利用率。比如,12處省運會新建場館,有9處與學校共建或共用,涵蓋籃球、排球、體操、跆拳道、空手道、乒乓球、手球等項目。其中,奎山體育中心是省運會主場館,包括5.15萬平方米的市體校新校區;東港區體育中心承辦省運會籃球、體操項目,建在東港海曲中學內。
當地,還積極發動,推動學校體育設施“進社會”。市財政每年每校補貼10萬元,做好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采取物理隔離、場地修補、器材配置、智能監控等措施,每天開放時間教學日不少于4小時、節假日不少于8小時,帶動更多學生和家長養成鍛煉習慣。目前,已完成對外開放中小學100所,今年將實現所有非寄宿制公辦學校對外開放。
日照市還出臺了《關于推進全市體育設施規劃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大力推動足球、籃球等青少年體育場所建設,建成健身設施場地7200余處,優先向青少年開放,讓孩子們快樂運動、健康成長。
練賽結合,搭好“競技臺”
在體教融合大環境下,學校體育發展應向“教會、勤練、常賽”轉變。日照市認真落實“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要求,以練促賽、以賽代練、練賽結合,讓廣大青少年在比賽中培養體育運動興趣、感受美好體育生活。
為解決賽事少、參與人群單一等問題,依托“三大球”進校園,建立校際聯賽、區縣聯賽、市青少年錦標賽三級競賽體系,每年辦賽620余項,參與學生140余萬人次。
結合青少年體育發展需求,重點打造“三大球”、網球、航模、啦啦操等10余項特色賽事,推動山東女排、山東圍棋隊落戶日照,不斷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競賽影響力。比如,與國家體操運動管理中心聯合設立中國體操節,已連續舉辦兩屆,每年近萬人參與;今年申辦了第14屆全運會足球、籃球、水球相關項目,以及全國青少年女子足球超級聯賽等賽事。特色賽事活動的引入,讓日照的成了名副其實的活力之城、運動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