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19日考察清華大學并發表重要講話,引起了廣大師生的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牢記總書記囑托,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繼續拼搏奮斗、勇攀高峰、爭創一流,努力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劉波表示,要不辜負總書記的期望,繼續發揚好清華大學的優良學風和體育傳統。
正如清華學長習近平說的,重視體育是清華大學的光榮傳統。早在1912年,清華大學就確立了“德智體三育并重”的方針。1957年,時任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提出“我們每個同學要爭取畢業后工作五十年。”在這句話基礎上凝練成的“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精神和目標,也在全國高校中起到了引領和帶動作用。
清華大學的這一傳統,讓人聯想到清華大學建校后第五年,即1915年,我們黨主要創始人之一陳獨秀在他創辦的《青年雜志》(后改為《新青年》)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對青年人提出了6點希望: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毛澤東讀后,認為還應加上一條“健壯的而非體弱的”,并且寫了《體育之研究》,以“二十八畫生”為筆名,發表在1917年4月1日《新青年》第三卷第二號上。在這篇文章中,毛澤東揭示了體育的重要意義,總結出體育“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強意志”的四大作用,并對當時學校體育課程“多有形式而無實質”的現象提出了批評。該文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茍野蠻其體魄矣,則文明之精神隨之”,以及“欲圖體育之效,非動其主觀,促其對體育之自覺不可”等主張,至今讀來,仍振聾發聵。
去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陜西考察,在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中心小學,他走進五年級一班課堂,親切詢問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習近平說:“現在孩子普遍眼鏡化,這是我的隱憂。還有身體的健康程度,由于體育鍛煉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我說的‘野蠻其體魄’就是強身健體。”不難看出,我們黨一以貫之重視體育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體育工作,謀劃、推動體育事業改革發展,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這是邏輯自洽的辯證關系。如今的中國,體育和體育競技水平大大提高,許多國際賽事中,中國運動健兒屢屢斬獲金銀銅牌,成為名副其實的獎牌大國。中國舉辦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北京成為第一個舉辦過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和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以及亞洲運動會三項國際賽事的城市,以及幾天前中國女足在蘇州奧體中心舉行的東京奧運會女足亞洲區預選賽附加賽次回合中絕地反擊,以總比分4:3淘汰韓國隊,拿到亞洲區最后一張東京奧運會女足入場券,女足姑娘身上展現了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同甘共苦、團結戰斗,跑不死、拖不跨的意志品質,都大大提振了中華民族的精氣神。
水木清華、英氣勃發,世界名校、桃李芬芳。習近平考察清華大學時寄望廣大青年,要肩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成大才、擔大任,強健的體魄是前提條件。這就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強化體育教育,特別是中小學,一定要重視體育教學,樹立健康第一理念,像清華大學那樣,把體育課不及格不能畢業作為一條“鐵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強體育之基、育棟梁之才,當全社會都對體育高度重視,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就能深度融合,體育強國之光就能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