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到今天,從先進科技工作者到全國勞動模范。這是用一張張榮譽證書串聯起來的故事,是一家三代人為國制藥、初心不改的見證。
王清濤,東北制藥的一名設備員,今年,他作為全國勞動模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表彰結束后,王清濤把證書放進了父親家那個專門存放證書的柜子。柜子里,已經存放了一摞各個年代的證書,包括他的爺爺——王志河的榮譽證書。
懷揣夢想 為國制藥
王清濤的爺爺王志河,是王家第一代制藥人。1928年出生于吉林,1946年參加土地改革工作隊,擔任學生土改工作隊副組長,1948年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經考試分配到佳木斯藥專學習。1949年,佳木斯藥專遷到沈陽東北藥學院。王志河作為藥學院第23期學員,于1955年畢業。當時的王志河學習掌握了俄、英、日等多種語言,以及理論化學、化工原理、微生物學、有機合成藥品制造學等專業課程,懷揣著“為國制藥”的心愿,他來到了東北制藥。
到東北制藥后,王志河作為技術員負責氯霉素中間體及原料化驗工作,入廠第一年就憑借改進二氯乙酸甲酯、混酸的檢驗方法提升了檢驗效率,被公司授予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而后他又作為乙苯、對硝基乙苯、對硝基苯乙酮崗位技術負責人,潛心鉆研,將乙苯的生產收率由80%提高到了95%,同時,將生產對硝基乙苯的合格率提升至98%以上。不停歇工作,不斷取得成果,王志河努力實現著 “為國制藥”的初心,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斷影響著子孫后代。
時光流轉 初心不改
王清濤的父親王哲巖是王家第二代制藥人。因為曾在吉林農業站工作了10年,當過技術員,對綠化建設有著獨特而專業的想法,1989年,王哲巖聽從父親王志河的建議來到東北制藥參與公司綠化建設,這一干就是20年。
“當時我在吉林的工作已經很穩定了,要不要來沈陽,來東北制藥工作,我是有些猶豫的。但父親跟我講述了他心中的東北制藥,在戰火中誕生,承擔新中國化學制藥工業搖籃的歷史使命,接連研制出合霉素、氯霉素等大批產品,填補了國家的空白,這一切都承載了他們那代人的心血。”王哲巖回憶說:“父親在家中潛移默化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可能連他自己都沒有注意。那代人在說出‘為國制藥、報效國家’時流露出的熱忱與激情,讓我格外向往,即使現在退休了,我仍然覺得十分震撼”。
來到東北制藥后,王哲巖便發揮特長,負責起全廠的綠化工作。當時專職干這個活的就他一個人,任務重、資金少還在其次,更難的是廠區面積大、沒有一點綠化基礎。已經選擇了工作方向的王哲巖沒有猶豫,默默地用腳步丈量了廠區的面積,在上萬平方米的廠區,鋪下了一塊塊草皮。當時廠區地面坑坑洼洼,樹難種,他就一鏟一鏟地把坑填平整;地面有很多建筑垃圾土,樹難活,他就求人物色適宜種樹的黑土,再一次一次地運回來;草皮更新太貴,怕花錢,那就靠自己在農業站時的經驗慢慢培育新的草皮……就這樣,王哲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這片制藥熱土默默奉獻著。
三代傳承 延續榮耀
延續家族榮耀,三代人傳承為國制藥,王清濤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長輩規劃好未來之路。而王清濤從小就偏科數理化,這讓家人們更加堅定——他就是吃這碗飯的。初中畢業后,王清濤的爺爺和父親一致認為“清濤數、理、化學的較好,動手能力強,適合在東北制藥廠當技術工人”。就這樣,王清濤直接報考了東北制藥總廠技工學校,定向培養,3年后,順理成章地進入了東北制藥,延續了“為國制藥”的光榮傳統。
那時,正值我國首條萬噸維生素C生產線在東北制藥建設,這條國內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維生素C生產線正式投產后不久,就遭到了世界知名的維生素C生產廠家和行業營銷巨頭發起的價格戰。一時間,維生素C的國際市場價格急速下降,遠遠低于東北制藥的成本價。東北制藥被逼入絕境,唯一的辦法就是減產。一時間,生產線大幅關停,員工面臨停工放假,人才外流嚴重。
面對種種變故,王清濤不知該如何選擇。迷茫之際,爺爺的一番話讓他清醒:“這么多年,東北制藥經歷過多少大風大浪,哪一次不是絕處逢生?能經受住風浪淬煉的,才算真正的東北制藥人!”爺爺破天荒給他講了很多老一輩東北制藥人在血淚中奮進的故事。當時還是計劃經濟時期,東北制藥承擔起新中國化學制藥工業搖籃的歷史使命,研制出合霉素、氯霉素、維生素C等大批產品填補國家空白,并參與援建了華北、太原、西南合成、青海西寧等眾多制藥企業。“從建廠開始,我們就是‘為國制藥’的企業,我們有責任,有信念,沒有什么困難能把我們打到!”
王清濤倍受觸動,下定決心與VC生產線共進退。同時,他也清醒地認識到,只有不斷創新,把技經指標搞上去,把制造成本降下來,才能全面提升產品競爭力,才能在殘酷的競爭面前占得先機,才能獲得穩步的生存和發展機會。正是這個認知,讓“新人”王清濤走上了苦心鉆研的道路。從“縮短VC發酵液生產時間”到“降低VC鈉鹽發生率”,由王清濤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得到了實踐的證明。
這也讓王清濤豁然開朗:即便只是一名普通的技術工人,也能通過技術創新來提升企業生產水平,為國家、為百姓生產更多的良藥。懷著這樣的信念,王清濤工作起來更賣力了。
王清濤立足崗位、激情工作、苦心鉆研,從未停下創新創效的腳步,面對生產中的瓶頸,他結合實際、大膽革新,先后組織實施了包括縮短超濾洗膜沖洗時間、連續離子交換A#料頂水改造項目等大、小幾十項技術革新項目,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2016年,以王清濤名字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在他的帶領下,提取工段內掀起了創新工藝小改小革的高潮。工作室成員圍繞節能減排、增收節支、安全生產、工藝優化、設備改進等方面設立創新項目,開展項目攻關,并不斷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2017年,王清濤勞模創新工作室被正式命名為“遼寧省勞模創新工作室”,帶動的職工范圍擴大到了全廠。
“廠先進工作者”“廠金牌員工”“集團杰出青年崗位標兵”“集團優秀共產黨員”“沈陽市青年崗位能手”“沈陽市金牌員工”“沈陽市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沈陽市五一勞動獎章”“遼寧省十大節約標兵”“遼寧省勞動模范”……一項項的榮譽,詮釋了王清濤以匠心守初心,不斷打磨自己的工匠精神。
東北制藥70余載,一代代東藥人在為國制藥的感召下潛心鉆研、不懈探索、擔當使命,為“健康中國”的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