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天門鄉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部署,緊緊抓住產業發展第一要務,圍繞“一園、兩區、三基地”發展戰略,在新興產業、傳統產業、特色產業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讓新產業形成新態勢、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特色產業釋放新動能,努力實現全鄉產業發展新突破。
天門鄉堅持農、文、旅一體開發,積極探索一體化鄉村旅游新產業發展模式。以沿江村為試點,結合當地產業發展,打造溫室棚區、觀景百合園、垂釣蟹園、親子樂園、農家樂五位一體,“娛、購、游、釣、打卡、餐飲”立體化發展的鄉村旅游產業,帶動棚區蔬菜水果采摘、河蟹、百合花銷售及餐飲收益20余萬元。極大增加農戶、合作社、村集體收入,同時有效輻射帶動村級笨家禽飼養、小園菜銷售和周邊村屯農家樂創辦,形成全民抓產業,全民發展鄉村旅游的社會氛圍。
為更好發揮農業“壓艙石”作用,穩定三大作物播種面積18.22萬畝,天門鄉采取“合作社+作業隊+農戶”跨區作業方式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連接兩種托管方式開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托管服務土地4萬畝,有效降低成本、增加產量,促進312戶簽約農戶和村集體增收320萬余元。探索實施“合作社+大戶+散戶”的肉牛養殖模式,培育出赫利立體家庭農場、盛泰家庭農場等黃牛存欄百頭以上經營主體5家,黃牛存欄50頭以上養殖大戶8家。并通過以商招商、以資源招商模式,盤活鄉內閑置雞舍兩處。實現全鄉黃牛存欄3500余頭、種雞20萬只、肥豬1230頭,切實將大食物觀落實到基層。
天門鄉積極謀劃推進菜園、棚區經濟,不斷擴大特色產業項目比較優勢,升級打造了“一園、兩區、三基地”,升級打造食用菌產業園、雞肉養殖區和蔬菜種植區、大榛子、北藥和銀鯽基地、加力發展庭院經濟、積極探索育秧大棚二次利用。謀劃推進菜園、棚區經濟,不斷擴大特色產業項目比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