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時下正是我縣大豆、甜菜收獲時節,在先鋒鄉,處處呈現出火熱的秋收場面。農民們搶抓農時,加快“秋糧”搶收進度,確保大豆、甜菜等作物應收盡收、顆粒歸倉。
連日來,先鋒鄉集福村種植的甜菜進入收獲季節,鄉村干部深入田間組織人力、機械進行收獲。記者看到,甜菜收獲機往返于田間地頭,十多臺小四輪不停地將甜菜運送到指定存放點。望著長勢喜人的甜菜和忙碌的豐收場景,村干部告訴記者,因為規模經營、光照充足再加上采用科學、先進的種植管理技術,今年甜菜實現了豐產豐收,畝產在3.5噸以上。
為了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我縣在大力推廣甜菜機械化生產的同時,村里還積極組建合作社,并與制糖企業對接,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大力推行訂單農業,從而有效規避市場風險,保障種植戶的利益。
為了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我縣在大力推廣甜菜機械化生產的同時,村里還積極組建合作社,并與制糖企業對接,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大力推行訂單農業,從而有效規避市場風險,保障種植戶的利益。
先鋒鄉集福村黨支部書記 趙忠國:我村與北緯47合作,今年共計整合了土地是12100畝,同時,我們圍繞著北緯47,大機械作業,我村又組建了合作社,種的都是玉米、大豆和甜菜,給咱們依安縣的糖產業,發展糖產業提供原料。通過秋收看,我們的黃豆(大豆)畝產是450斤,甜菜通過運過來的看,也得是3.5噸以上。我們從現在就結合著秋收,邊秋收邊種地。1米1大壟,現在整完土地已達到8000余畝,還剩5000畝,預計在封凍之前,這5000畝也整完,真真正正地達到黑色越冬13000畝地。
今年,先鋒鄉采用農墾模式,規模經營地塊全部選種優質豐產品種,種植全程采取“一松、兩趟、三防、四促”,大壟密植的技術模式,通過深松整地、精密播種、定位施肥、科學管理,不僅將大型農機作業優勢發揮出來,還通過推廣先進栽培模式和管理措施,有效帶動了全鄉“穩糧擴豆”工作的落實,實現了大豆擴種和增產的目標。
先鋒鄉鄉長 趙玉偉:按照全縣秋季重點工作部署會議精神,我們先鋒鄉高度重視,積極抓好工作落實。一是在護秋保收工作上下功夫、見實效。我們組織村干部、村輔警24小時在田間地頭進行巡邏,確保企業和農戶的秋收成果。二是在秋收秋整地上下功夫、見實效。我們積極組織,科學謀劃,邊收獲邊整地,做到環環相扣,確保全鄉土地黑色越冬。三是我們繼續謀劃2023年土地規模經營工作,我們繼續加大與北緯47和鵬程生化兩家企業的合作力度,積極推進土地規模經營工作。與此同時,我們組織農戶積極加入合作社,采取訂單加保底、加分紅加托管的方式進行,推進土地規模經營工作,確保2023年全鄉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到22萬畝,大壟密植面積達到12萬畝。
為了做好一季管兩年的秋季工作,先鋒鄉科學規劃,超前謀劃,積極組織干部群眾觀摩規模經營地塊的產量,了解種植技術和優良品種,農民與北緯四十七、鵬程生化、依安瑞雪等企業合作,積極流轉土地,推進規模經營,在全速推進收獲過程中,集中大型機械對適宜作業的地塊適時進行秋整地作業,促進全鄉秋收、整地工作整體推進,在確保糧食顆粒歸倉的同時,也為明年春耕奠定了堅實基礎。